问:目前社会上,画界常提到一个话题就是创新,请您谈谈对创新的看法。
答:这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创新这一词是相对传统而言的,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把创新当做是艺术评判的不二法门,喊创新就像文革期间喊革命一样,谁也不敢反对。创新几乎成了衡量绘画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或是最重要的标准。不创新那自然就是落后保守,当然也就废纸一张一文不值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大误区,有些高喊创新口号的人把传统与创新对立起来,这是对传统的无知。中国画的传统如同一棵生生不息、根深、枝繁、叶茂的大树,植身于我们这个民族之中,始终充满着勃勃生机。数千年形成的中国画传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传统,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传统不是一个泡在酒精瓶里的标本,它从来就没有以一个绝对不变的形式固定下来,当然在各个时间段会有一种或几种相对稳定的主流形式。以山水画为例,魏晋顾恺之的山水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到了唐代这种画风就难寻踪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小李将军以勾勒为主的金碧山水。绘画在唐代呈现全盛时期,以至于苏东坡说:“书到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天下之能事毕矣。”其实宋代的荆、关、董、巨,以各种皴法出现,山水画的技法近乎完备,完全打破了唐画程式,宋代山水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新的巅峰。元代以后随着生宣纸的使用,元四家又向山水中注入了文人画的元素,从而出现了笔墨华滋水墨洇晕的新面目。这些变化换个词就是创新。
中国画传统在发展过程中也从未拒绝过借鉴外来画种。我们常说的成语“画龙点睛”就是讲晋朝大画家张僧繇因画龙逼真,给人以点睛破壁的遐想。其缘由是张借鉴了西方绘画明暗法,他在寺庙上画的纹饰凹凸有致,令人伸手去摸,其寺也因之得名凹凸寺。敦煌壁画从内容到形式都融入了西域艺术,创造了五彩斑斓的佛教世界。
明人曾鲸受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带油画影响以凹凸法入画,一改人物画的单线平涂,创“波臣派”,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力,其后任伯年吸收西画水彩画,徐悲鸿、蒋兆和将西画的人体解剖、明暗造型带入到中国画中,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
跨越数千年的传统绘画,走的是和西方绘画在理念上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它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画的基本要素。这和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它植根于东方文化、哲学伦理思想的体系之中。其中如中国画的意向表现手法,这包含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理念一直到齐白石的“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又如中国画的用笔与用墨,从六朝谢赫六法论的“骨法用笔”开始,用笔便从绘画中被单列出来,作为绘画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到了元代,赵孟頫更提出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尚须八法通。”更以书法用笔融入了绘画用笔。同抽象艺术的书法一样,绘画用笔被赋予更高的独立审美价值,这些要素使得中国绘画得以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甚至在艺术上更优于其他画种。尽管绘画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而中国画的这些基本元素却与中国画同存亡,它不会改变,也无需改变。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新科技的诞生也许就是与旧传统的决裂,但艺术不等同于科技,人们在享受现代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许还在品尝着千百年前传下来的茶艺,人们同样不会因为食品领域的科技革命而改变自己的口味,我们和老祖宗在食谱上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食用工具也是如此,孔老夫子用筷子吃饭,我们现在依然是用筷子吃饭,不会为了创新而改用刀叉,或是其他什么新型餐具。前些年饭店为了吸引顾客,年年食谱翻新,但折腾来折腾去依然万变不离其中。人们只是普遍感觉到转基因的食品、大棚蔬菜、人工养殖的禽鱼肉蛋在口味上大不如前了,人们怀念甚至要求回归传统食品。同样,在艺术上的“新”与“好”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等于号。
中国画也需要创新,但没有必要把创新提高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创新不能背离传统,失去中国画基本要素的画,那也不能称之为中国画,前些年曾有人提出中国画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之说。不同艺术理念,不同艺术形式的绘画如何接轨?一旦接轨了,也就同化了,民族文化也就化为乌有了。为创新而创新,创新便成了一个被刻意制造的形式外壳。其实,即使不提创新,创新也依然存在,即使在意念中坚持传统的人,创新也不少见,从古至今都有以仿古形式出现的中国画,只要是绘画大家,就不会为古画所囿,只是依托古人的形式画自己的画,是借古开今。陆俨少是公认的传统派绘画大师,但谁又能说他的作品不创新呢?画家即使他以传统手法去画传统题材,只要他不是画匠,由于他所处的时空变了,接收的信息变了,他对世界的认识思维也大异于古人,他必然要在画中留下时代的烙印,作品也必然与古人大相径庭。
创新应该不是时尚、不是潮流。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破四旧,立四新”,全国流行一种中国画的新画风,撇开内容不谈,形式一概是以中国画材料画西画,新是新了,那也属于创新吗?改革开放后,人们厌恶了统治十年的“红光满面”、“高、大、全”的虚伪形象,和严肃说教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反叛,轻松的、诙谐的、幽默的,甚至荒诞的艺术形式发展起来了,这是应运而生的。如同一度舞台上相声小品压住了正剧势头一样。在人物画中也出现一批目光呆滞、动作木讷、身材五短的形象,它形成了一种风气,变成了一种时尚的潮流,人们趋之若鹜竞相仿效,开始还能引人一笑,但很快被人们所反感,以至于网上喊出了“不要丑化中国人形象”的呼声。一味追时尚赶潮流,发展到最后必然转化成新的八股而被淘汰出局。
创新与传统这两个方面,传统实际上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弱势地位,“五。四”以来,西风东渐,人们把清政府的孱弱归罪于传统文化,打到孔家店,清除“四王”余孽的呼声不断,建国后,左倾 在社会占据上风,传统往往被人们视为保守落后,右的代表。在建国初期,就有人要革中国画的命。而现在,社会回归理性的同时,传统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绘画创作是个性的东西,个人风格是个性的外在表露,是一个人学养、师承、艺术取向、环境经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千变万化的个性必然产生千变万化的风格,产生多元化的艺术格局。各种艺术派别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画这个领域中,画风表现有向创新靠得近一些的,也有向传统靠得近一些的,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艺术世界的斑斓色彩。画风之别不存在高低之分,不应厚此薄彼或褒此抑彼,狭隘的门户之见才是制约艺术发展的障碍。
如果想看更多劲爆历史内幕,获得当下最火热的历史趣事,请在微信搜索 jlws1985英国中部沃里克郡有一座小城,叫斯特拉福。艾汶河从它身旁缓缓流过,所以人们又叫它艾详情
莎士比亚是位最伟大的戏剧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是位举足轻重的巨人。然而,他生前详情
历史渊源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详情
元代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元太祖成吉思详情
隋唐 在南北朝胡、汉服装相互影响而又各成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唐代服制,出现了法服 与详情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体服饰风格可以用丰富多彩,南北交融来进行概括。魏晋详情
秦汉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服装风格也趋于一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详情
周 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详情
三代 夏商与西周时的衣着无实物存世,据安阳侯家庄墓及妇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详情
随着以周莹为人物原型改编的大型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人们在关注孙俪演的详情
白起,也称公孙起,其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57年。白氏祖先为秦国公族,故与秦国王详情
毕沅,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详情
李蟠(1655年7月2日1728年5月9日),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江苏徐州(铜山)人。祖籍详情
史大成,1621年生,1682年卒,字及超,号立庵,浙江鄞县人。清朝顺治12年(1655年)汉榜详情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详情
陈安是明代状元,字安仲,号叔恭,福建闽县人。 陈安(?~1397)字安仲,号叔恭,福建闽详情
赵楷(1101年-1130年),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母懿肃贵妃王氏。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详情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详情
王嗣宗,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字希阮。生于后晋出帝天福九年(944),卒于宋真宗天禧五详情
裴思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自牧。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戊午科状详情
郑颢(?860年),字奉正,唐朝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后落籍河清详情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详情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详情
14世纪后半叶,朱明王朝建立后,中国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朝是一个人文详情
中央档案馆编定的《毛泽东手迹》丛书近日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报道说,丛书精选了毛泽详情
西谚曰:神造乡村,人造城市。 相对于西方,北京的筑城理念更富哲思,道路的规划也更详情
夏商之后,长垣的历史才真正进入有史可考的准确年代,当然,那时候的长垣还不叫长垣。详情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相当久远,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古人便开始使详情
子昂的祝酒马图 在北京举行的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中期会议午宴上,澳大利亚总详情
中国历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学者穷经皓首也没能弄清楚。但有几点知识是清楚的:详情
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大团圆结局的小说,但其实却是出悲剧。 虽然最后取经众们历经千辛详情
颜真卿不仅人品高洁,书学造诣更是无与伦比,在书艺上,颜真卿多方取法、广取博采,既详情
私塾的名称 私塾是今天许多人非常熟悉的词汇。只要是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大多会对鲁详情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下列经典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让我详情
岁时文化的民族心理 岁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是在特定的自然详情
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有哪些?世界十大严寒地区,分别为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堡希详情
全球十大最美电影拍摄地有哪些?全球最美电影取景地,有英格兰安尼克堡、湄公河、冰岛详情
全球最壮观的沙漠绿洲有哪些?全球10大最美的沙漠绿洲,分别为巴哈利亚绿洲、法拉弗拉详情
尼泊尔8.1级地震,牵动了全球亿万人的心,四川汶川一震,带来多少伤痛和离别。在20世详情
尼泊尔8.1级地震,牵动了全球亿万人的心,四川汶川一震,带来多少伤痛和离别。在20世详情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详情
铁观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详情
都匀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详情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详情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详情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详情
周恩来总理的魅力到底有多高?很多外国友人曾经给出过自己的答案。 例如,著名记者史沫详情
五胡十六国 [注: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详情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周瑜详情
《红楼梦》中贾元春是贾政的长女,生于正月初一故名为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详情
1004年,辽军大举入侵宋境,深入宋朝都城附近之澶州,其间仅隔一条黄河。一时之间,宋详情
早在1948年7月30日,毛泽东即电示林彪攻占锦州,电报说: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详情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详情
当然,在中国美学的使人不成其为人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使女性不成其为女性。这一详情
法海所在的金山寺在镇江。 法海是唐朝高僧。 宰相裴休之子,名叫裴文德,中过状元,当详情
睡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很传神,画面详情
巨石阵由巨大的石头组成,每块约重50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