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胜利者,尽管西方怠慢,俄罗斯盛赞二战胜利。”法新社报道称,一名74岁的老人说,他没有因西方怠慢而恼怒,“他们丝毫不懂俄罗斯精神,我们是胜利者,我爱普京,我爱我的祖国。”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5时),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在西方制裁、乌克兰危机、看向东方以及经济动荡的背景之下,此次俄罗斯恢弘的阅兵式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据悉,此次“俄罗斯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参加人数将超过1.6万人。阅兵总指挥由俄陆军总司令奥列格·萨留科夫出任;空军总司令维克托·邦达列夫上将亲自驾驶图-160轰炸机飞越红场。声势之浩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北约于6日在俄罗斯邻国启动多场军演,规模同样空前。
莫斯科曾向68名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发出参加胜利日庆典的邀请。据俄媒7日报道,27个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将赶赴莫斯科。看起来,是否参加红场庆典已经成为政治交易的一部分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分水岭。
红场阅兵的主角到底是谁
苏联和俄罗斯人将二战时期的对德作战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这是他们的独创。卫国战争已经成为俄罗斯民族基因密码的一部分。从严格意义来讲,俄罗斯民族一共经历过两场卫国战争,前一个对手是拿破仑。但从战争性质来讲,两者截然不同。唯一相同的是,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以败局收场。如果说第一次卫国战争使沙俄逐步融入欧洲权力体系并在半个世纪后确立了欧洲宪兵的地位,第二次卫国战争则将苏联直接塑造成世界的一极。
俄罗斯异常重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一方面是因为整个民族曾付出沉重代价,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场战争开创了新的历史进程。对苏俄来讲,卫国战争的伟大之处在于:第一,击溃德国纳粹,直接参与确立战后国际秩序。第二,促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第三,促进了苏联境内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向心力。在沙俄时期,军队基本上以俄罗斯人为主,其他大多数民族是不被接纳的。第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战争中得到极大体现,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不一样的发展模式。
普京4月与民众直接连线时曾表示,庆祝胜利日是为了向胜利者一辈致敬,为了让国内外的当代人不要忘记他们的功绩,也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所以,当有的人想看看到底有多少国家的领导人出现在红场时,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了。
执政15年来,普京已经从“反西方斗士”升级为“智者”。在纪念先辈用鲜血铸就的功勋时,他不屑于寻找语言上的快感。
当然,绝对不可忽视的主角还有普京。如果将纪念苏联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举行的庆典计算在内,明天普京将第25次在红场检阅国家武装力量。他的每次红场宣言都是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鲜明表态。比如说,2007年他的话锋直指美国:“战争的根源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和极端主义。今天这些威胁并未减少,它们只是改头换面。在新的威胁下,一些人蔑视生命,追求世界范围内的例外论和独裁”。对此,美国前驻俄大使、被俄罗斯媒体成为“搞‘颜色革命’的能手”的麦克福尔回击说:“普京是一个有着偏执狂倾向的领袖,为了保证对内统治的合法性,他需要打造出外部敌人来。”但外界会注意到,普京今年的“红场宣言”会和谐很多。在纪念先辈用鲜血铸就的功勋时,他不屑于寻找语言上的快感。更何况在欧美多国领导人缺席的情况下,俄罗斯将扮起“老大哥”和历史仲裁者的角色,敲打他们什么叫正义和道义。
重树解放者形象维护战后秩序
在冷战年代,二战胜利纪念日是对抗中的例外。彼时,无论双方冲突如何剑拔弩张,两大对手美国与苏联皆认为,有必要哪怕是每年一次,来向世人彰显它们能够团结起来,联手抗击邪恶。据《俄罗斯报》5月6日报道,如今,二战胜利纪念日却成为双方日趋尖锐的争论、政治外交举动以及冲突的导火索。
俄罗斯举办胜利日庆典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目的:一是缅怀先烈,向老兵致敬;二是重新确立苏联的解放者形象。为了重树解放者的形象,俄罗斯从两方面入手。
5月6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人们举着曾经参加二战的亲属照片参加“不朽军团”游行彩排
首先,重申战争的性质。丘吉尔在1940年曾明确表示,这场战争(即二战)针对的不是希特勒或者民族社会主义,而是德意志民族的实力和稳定,应将其一举摧毁,并使之一蹶不振。1941年,在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决议中写道,如果德国进攻苏联,华盛顿就援助苏联,反之就援助德国。沃尔特·李普曼曾这样解读《慕尼黑协定》:英法认为,将捷克斯洛伐克交给希特勒将引发德国与苏联的战争,这将消耗这两个国家的实力。掌控捷克斯洛伐克后,除了可以获得装备50个师的武器和服装以及军工厂和黄金储备外,德国人离苏联边境线更近了。以上是俄罗斯专家和媒体经常引用的史实和评论。其目的是说明在英法美等国看来,战争正义与否远不及对本国有利与否。
围绕这场早已结束的战争的不休争论,恰好反映出人们对于世界、对于稳定的国际秩序的看法缺乏统一的认知。
另外,对斯大林的极端化评价在欧洲并不罕见,在俄罗斯境内亦是如此。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欧洲某些国家,一部分人不再指责希特勒,而是非难斯大林。俄罗斯方面以数据说话,突出苏联的解放者角色。俄罗斯历史学家谢尼亚夫斯卡娅采用了一段历史录音。1945年战争结束后一名德国士兵说:“如果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捷克人胜利了,哪怕他们做了我们六年间对他们做的1%,几周内就不会有一个活着的德国人。跟你们说这话的是一个在被占领国度过了6年的人。”
另外一个在欧洲国家经常提及的话题是苏联士兵针对女性的暴行。对此,谢尼亚夫斯卡娅介绍说,1945年1月19日斯大林签署了有关规范士兵在德国境内行为的命令,禁止士兵对德国境内任何民族的居民施暴,否则将依军法从事。分析军事法庭的判决结果后,她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犯有抢劫、强奸等罪行的军人不超过总数的2%。德国历史学者格巴尔在自己的著作《大兵来了——二战末期针对德国女性暴行》一书中写道,经过对2014年解密档案的查证,二战后期美国士兵对大约19万德国女性施暴。
根据俄罗斯 “社会意见”基金会2006年的调查,27%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持负面看法。而最近一次民调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4%。正是基于民意的转变,2009年莫斯科库尔斯克地铁站修复工程完成后恢复了50年前的标语:“斯大林教育我们忠于人民!”
胜利日庆典成了媒体战的新话题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媒体间的唇枪舌剑一直没有休止。胜利日庆典成了这一轮媒体战的新话题。“许多宾客抵制二战结束70周年的庆典。对克里姆林宫而言,这是西方‘前所未有的冒犯’。 ”“德国之声”对俄罗斯胜利日阅兵的类似解读,在西方媒体上随处可见。西方还解读称,从西方领导人以各种理由“抵制”、拒绝出席阅兵式,到在俄罗斯周边实弹军演,西方看上去已经从“怠慢”转向“震慑”。
西方媒体对莫斯科的攻击并不奇怪。对此,普京曾举过一个例子。西方国家及其宣传机构心平气和的对待莫斯科,只是在俄罗斯不彰显自己立场的时候,否则他们就是嬗变的。比如说,西方先是为叶利钦鼓掌叫好,但当莫斯科声明自己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的态度时,他们开始,用普京的话说,“关门放狗”。
从历史上来看,西方国家发动的针对俄罗斯的媒体战由来已久。向前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拿破仑在对俄战争前就曾发动宣传战。在战事开启前的几个月内,法国媒体称,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按照彼得大帝的遗训不断开疆拓土,向西占领新的领土。法国以此为剑指俄罗斯创造舆论条件,进而获得发动战争的合法性和赢得民众的支持。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媒体战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可以说,西方对俄罗斯及其执政集团的媒体战具有历史“传承性”。
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针对苏联的瓦解计划,试图通过改变苏联人的思维方式来摧毁这个国家,进而形成了一门新的情报部门内部学科——“克里姆林宫学”。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解体造成的心理危机更甚于二战造成的创伤,因为苏联解体的最严重后果不在于经济和政治危机,而在于俄罗斯人失去了思考方式,抛弃了原本坚守的思想。
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在完成自我背叛后却没有获得自我解脱,这是最大的不幸所在。
也许正是为了将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凝聚到一起,普京才对西方一贯采取强硬立场。因为强力能够增强人的认同感,克服认同危机和孤独感。这是心理学上的逻辑。普京对西方的强硬会持续多久呢?如果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并与西方握手言欢,对于信奉“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这一沙皇遗训的普京来说,这并不是个难题。
有西方媒体这样写道,2002年普京在总统任上庆祝了50岁生日,2012年又在总统任上庆祝了60岁生日。而此前100年内只有斯大林如此过。根据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对普京15年执政成就的调查,49%受访者认为,他让国家重回令人尊重的大国地位,34%的受访者赞扬他稳定了北高加索地区的局势,33%认为他最大的功绩是让俄罗斯免于解体。4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6%。如此看来,普京在总统任上度过70岁的生日也就不足为奇了。
5月6日,俄方在中央军事博物馆为前来参加阅兵的外军方队颁发“1941—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勋章”
红场阅兵是国际关系的试金石
有人担心莫斯科与华盛顿上演的这出“非此即彼”的国际政治戏码可能导致全球势力的分化,世界重回冷战时期敌我分明的两派。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更多的国际政治家不会如此行事,这其中当然包括普京。4月普京与民众连线时曾表示,“不是我们破坏与西方的关系,我们一直致力于同所有的国家发展正常关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恢复正常关系的最主要条件是尊重俄罗斯及其利益”。
不过即便如此,中俄关系的接近速度仍然成为此次红场阅兵的一大热点。习近平主席7日在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他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俄两国人民将以坚定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俄罗斯报》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成为5月9日莫斯科胜利庆典的主宾。要证明俄罗斯正在转向亚洲,没有比此更鲜明的象征。5月9日在莫斯科,9月3日在中国,皆会举办盛大的阅兵式。俄罗斯与中国的接近速度原本就相当惊人,如今又多了夯实团结的这一历史根基。
英国《独立报》认为,出席莫斯科阅兵式是西方理解俄罗斯的一个机会,而多年来西方并不懂俄罗斯。
报道称,中国所持的中间立场,其前途是光明的,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所持的“质问式”立场,都极不现实。25年前,当全球的两极之一即苏联分崩离析后,协商一致的世界秩序便已不复存在,而后全球便步入了所谓“随兴发挥”的阶段。而这一即兴阶段,就如同爵士乐,参与演奏者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作为俄罗斯未来的主战坦克,阿玛塔坦克保密工作一直做的很好,外界也没有相关图片。直到5月4日,阿玛塔坦克全貌曝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专家亚历山大·罗曼诺夫日前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十年一些美国政治家一直在说G2,而现在我们看到G2形成的一些迹象,但是现在的G2不是俄美,而是俄中”。
(文章来源:凤凰网 作者:王德禄 )
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 习近平高度评价工商详情
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习近详情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详情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详情
2015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国会山集体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领导人详情
当地时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详情
当地时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克里在国务院联合举行的详情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详情
当地时间9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出席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仪式。联合国秘书详情
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习近平指出详情
当地时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详情
赵登禹(1898-1937),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县人,中国国民党党员。 赵登禹1914年加入冯详情
杨殷(1892-1929),男,汉族,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共党员。 杨殷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情
杨开慧(1901-1930),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共党员。 杨开慧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详情
杨虎城(1893-1949),男,汉族,陕西省蒲城县人,中国国民党党员。 杨虎城出身于贫苦农详情
杨闇公(1898-1927),男,汉族,四川省潼南县(今属重庆市)人,中共党员。 杨闇公1917年详情
金农(16871763年),浙江钱塘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稽留山民、昔耶居士、详情
李鱓,字宗杨,号复堂,别号懊道人、藤薛大夫、中洋氏、木头老李等。扬州兴化县人,生详情
汪士慎是扬州八怪中年龄较长者之一,是八人中生活最清贫、困苦的一位,但一生心态平和详情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遭同僚抵牾,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言事无忌也详情
寻淮洲(1912-1934),男,汉族,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共党员。 寻淮洲1927年9月随浏阳工详情
谢子长(1897-1935),男,汉族,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人,中共党员。 谢子长1925年加详情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详情
14世纪后半叶,朱明王朝建立后,中国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朝是一个人文详情
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大团圆结局的小说,但其实却是出悲剧。 虽然最后取经众们历经千辛详情
颜真卿不仅人品高洁,书学造诣更是无与伦比,在书艺上,颜真卿多方取法、广取博采,既详情
私塾的名称 私塾是今天许多人非常熟悉的词汇。只要是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大多会对鲁详情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下列经典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让我详情
岁时文化的民族心理 岁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是在特定的自然详情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中,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详情
生平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详情
生平简介 苏辙,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详情
生平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学详情
生平简介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详情
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然而在旧时代却没有受到人详情
其实对于旅行达人来讲,我的旅行经验并不丰富,去过的地方也并不多,但是谁敢让摩羯座详情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详情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和小编一起看看外国人都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吧: 朝鲜半岛 韩语称(详情
地方特色 1.南方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详情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迎寒和祭详情
一赏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 二荡详情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详情
《十面埋伏》是一首古代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详情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是详情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详情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详情